第320章 赵宗全的谨慎_知否笑长歌
笔趣阁 > 知否笑长歌 > 第320章 赵宗全的谨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20章 赵宗全的谨慎

  “呵呵,那我就不打扰了。”于献文微微一笑,带着人转身离开了。

  等于献文离开后,王安石冷笑道:“老狐狸。”

  “介甫兄,那位就是禹州知州?”李安问道。

  “没错。禹州那些县令敢对我阳奉阴违,也是有此人在背后撑腰。他这次过来,应该是听说汴京来人找我,特意来看看。”王安石说道。

  李安点了点头,难怪王安石到禹州后如此不顺。

  先前他还奇怪,王安石毕竟是禹州通判,即便他推行青苗法影响了禹州地主乡绅的利益,这些地主乡绅也不至于这么刚,直接就跟他对着干。

  现在看来,应该是此人在背后搞给那些人撑腰。

  “介甫兄别急,青苗法不成,可以试行别的政策。反正你自请外放,就是找个完善自己心中所想,为以后主持变法做准备。”李安说道。

  “嗯。”王安石点了点头。

  ……

  吃完饭后,王安石急于回去思考怎么完善摊丁入亩,让赵策英带李安和顾廷烨在禹州游玩。

  “禹州不比汴京,好玩的去处不多,我平常在颖川书院读书,带你们去那逛逛吧。”赵策英说道。

  “汉末曹操手下谋臣多数都出自颖川书院,我可是神往已久。”顾廷烨笑道。

  赵策英苦笑道:“如今的颖川书院可不是汉末的颖川书院。汉朝世家大族垄断书籍,所谓的颖川书院,其实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建立的私塾罢了。现在的颖川书院是唐朝时期建立的,至今也没出过什么名士。”

  “赵兄可是宗室子弟,以后自然有一番作为,将来谁敢说颖川书院没名仕?”李安笑道。

  等赵宗全当上皇帝,禹州就是潜邸。

  将来赵策英登基,颖川书院自然不可同日而语。

  “天下宗室何其多,而且我…算了,不提也罢。”赵策英神色黯然道。

  赵策英心有大志,他若不是太祖一脉,以后或许还能得到重用。

  然而他太祖一脉出生,注定了他不可能得到重用。

  以后大概率是继承他父亲的位置,在禹州当个团练使。

  说起来,太宗坐上皇位后,对于太祖子嗣限制虽然大,却也没有赶尽杀绝。

  不过太宗一脉对太祖一脉防范还是很严。

  禹州距离汴京只有三百里,可谓是就在眼皮子底下。

  赵宗全父子那叫一个小心,根本不敢和禹州官员有什么往来。

  即便是王安石,也只敢教导赵策英,不敢真收其做学生。

  顾廷烨见状想要安慰赵策英几句,却不知如何开口。

  虽然认识不久,但是赵策英不仅文采不错,兵法韬略也懂一些。

  饭间一番闲聊,让顾廷烨对他印象很是不错。

  李安虽然知道未来的事,却没办法说出来。

  赵策英见气氛有些沉闷,主动转移话题。

  李安和顾廷烨也收拾心情,和赵策英说笑了起来。

  不一会,马车在颖川书院停了下来。

  颖川书院建造已有数百年,多年来只是翻修,并没有大动,书院还保留着唐朝的建筑风格。

  书院占地只有三十多亩,并不算很大。

  书院今天休沐,不过还是有不少学子留在书院。

  这些人有的是来书院玩的,有的则是禹州下面县里的,休沐不愿来回折腾,便留在了书院。

  一路逛下来,碰到不少书院的学子,但是和赵策英打招呼的人屈指可数。

  看样子赵策英在书院并不是很受欢迎。

  不过顾廷烨和李安聪明的没有多问。

  其实仔细一想也能明白,赵宗全父子身份敏感,加上赵宗全生性谨慎,生怕引得汴京那边猜忌,根本不敢和禹州官员有所来往。

  这一点从赵宗全登基后,禹州那些潜邸之臣的身份就能看出来。

  赵宗全禹州的心腹,除了沈从兴这个小舅子外,别的都是他手下的人,没有一个禹州的文官。

  在颖川书院逛了一圈,赵策英又带他们去别处玩了玩,在李安两人的要求下,送他们回了客栈。

  ……

  赵策英回到家的时候,已经傍晚时分了。

  “公子,老爷说让您回来去趟书房。”门房说道。

  赵策英闻言点了点头,往书房的方向走去。

  来到书房外,赵策英躬身道:“父亲!”

  “进来吧。”赵宗全说道。

  赵策英推开门走了进去,对书桌前的赵宗全行礼道:“不知父亲叫孩儿过来有何吩咐?”

  赵宗全放下手里的书,脸色难看道:“今日你又去通判衙门了?”

  赵策英说道:“正是!”

  “砰!”

  赵宗全拍案而起,怒声道:“为父说了多少次了,那王安石如今被人弹劾,让伱少和他来往!”

  “父亲!”

  赵策英沉声道:“当初孩儿上门求教,老师他没有拒绝,如今老师被奸人弹劾,孩儿若是就撇清关系,别人如何看孩儿?”

  “那他为何不收你做学生?”

  赵宗全冷笑道:“他顾忌咱们父子的身份,不敢收你为学生。你倒是好,为了面子还跟他走的那么近,要是有人弹劾咱们父子拉拢官员,意图不轨怎么办?”

  “父亲多虑了,咱们就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宗室,如今连爵位都没有了。官家宽仁,岂会如此想?”赵策英摇头道。

  “当今官家是宽仁,但是以后的呢?你知不知道近日汴京那边传来消息,就连邕王都站出来请求官家严惩王安石?那邕王成为储君的机会非常大,一旦他以后继位,算起旧账来,咱们家都会因此受到牵连!”赵宗全冷哼道。

  “不可能。”

  赵策英摇头道:“当今官家圣明,兖王强干。就算要选储君,也应该是兖王才是。”

  “你懂什么?”赵宗全冷声道:“那邕王母族是三朝老臣,门生故吏众多。兖王母族虽然也背景深厚,但是兖王母族却是北方将门。单凭这一点,他就成不了储君。你以为朝中那些文臣会放任一个母族是将门的人登上皇位?”

  “可是储君人选是官家决定的。”赵策英反驳道。

  “官家要是真能无视臣子的意见,当初新政为何会失败?”赵宗全反问道。

  “这…”赵策英闻言不知该如何反驳。

  “从明天开始,你老实到书院读书去。”赵宗全冷声道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